輔大醫院烏克蘭國際義診 戰地傳主愛1

2025-11-21
輔大醫院烏克蘭國際義診 戰地傳主愛1
■文.圖片提供/田岳正醫師、石台華修女、莊臆陵
▲田岳正醫師(左)發揮天主所賜的「塔冷通」,為烏克蘭病患看診,實踐愛德。
▲在醫護靈性復原營中,多才多藝的田岳正醫師(左)設計了台灣夜市童玩,讓眾人在共融中消解壓力和疲憊。
▲曾在烏克蘭服務6年的石台華修女(左),以靈性關懷陪伴病人與家屬。
俄烏戰爭自2022年2月開戰,烏克蘭各地遭受戰火襲擊,這一場長達3年半的戰爭也讓原先就不足的醫療資源演變成匱乏,甚至瀕臨崩潰,許多醫護人員、藥物投身戰場,導致社區內的人力、物資嚴重不足。
在烏克蘭,25歲以上男性必須從軍保衛家園,若因戰爭不幸犧牲生命,這些士兵的父母、妻子、孩子就成為軍人遺族,以至於在當地有許多獨居老人、孤兒、寡婦缺乏照顧和關心,社會照護網絡失衡也是目前當地的一大問題。
在輔仁大學附設醫院服務的石台華修女(聖神修女傳教會)在去年10月榮獲厚生會醫療奉獻獎的會場上巧遇前埔里基督教醫院院長陳恆常醫師,陳醫師聽見石修女約30年前抵台服務前,曾經在烏克蘭偏鄉醫院擔任加護病房護理師的工作,陳醫師隨即熱情邀請石修女,與台灣基督徒醫師協會一同組隊,前往烏克蘭投身國際醫療服務。
有陳恆常醫師的熱情邀請、輔大醫院院長黃瑞仁的鼓勵、聖神修女傳教會的支持,輔大醫院加入由台灣基督徒醫師協會、北美路加醫療傳道會、烏克蘭基督徒醫師協會共同組成的國際醫療義診團,前往烏克蘭當地服務。
輔大醫院加入義診團隊的除了石台華修女外,還有急診醫學科的田岳正醫師。9月3日出發當日,輔醫同仁自發性組隊至桃園機場送機,以行動、代禱、鼓勵支持此次的烏克蘭義診之行,並錄製烏克蘭語向烏克蘭人表達「我們支持你,我們在這裡。」
海外義診團的成員分別自美國、加拿大和台灣出發,9月5日在波蘭華沙會合,來自天主教、基督教背景的醫療人員在出發前同心合意地祈禱,不為旅途平安,只求獻上自己的專業才能為主所用,走近在戰爭中受苦的平民百姓。
9月6日至7日,在烏克蘭的第一站鮑里斯拉夫(Boryslav),原定舉辦醫學教育傳承研討會,主辦單位烏克蘭基督徒醫師協會會長Rudy卻表示,長達3年半的俄烏戰爭,當地醫護人員職業倦怠、情緒耗竭的現象更是亟需回應的。
當地需求提出後,團隊立即修改服務內容為「基督徒醫護靈性復原營」,石台華修女以靈性自我照顧,向在場的眾人分享自己是如何被天主召叫成為修女,天主的奇妙安排從烏克蘭到台灣醫療領域服務,而此刻又回到烏克蘭服務醫護人員。石修女鼓勵在戰火中的醫護人員們舉目仰望天主,將生命的盼望放在天主的手中而非人的手中。
第一天晚上,田醫師設計執行了台灣文化之夜,化身攤販老闆,將台灣童玩中的套圈圈、竹槍射擊,藉由遊戲與文化體驗活動,一解當地醫護人員的壓抑疲憊,不論年齡、職業,此刻都是天主的孩子,在遊戲中找回純真與信賴。
第二天,田醫師更設計了藝術工作坊,教導眾人手工編織中國結、拿起毛筆以中文字書寫《聖經》經句,最後還用中文與烏克蘭文對照,領唱〈感恩的心〉,使眾人重新恢復對天主的愛與感恩。
為期2日的靈性復原營結束之後,義診團隊正式在Boryslav開始義診服務,9月8日至9日,烏克蘭基督徒醫師協會提供了硬體設備,並安排協助翻譯的醫學生,義診團隊的醫師則提供內科、神經內科、眼科的看診服務。
曾在烏克蘭工作6年的石修女用烏克蘭語提供靈性關懷的陪伴交談,在戰地也能落實對病人的全人照顧。
此次的義診團隊共服務內科病人184位、靈性關懷病人或家屬共51位。
第一階段的義診服務,雖然成員來自不同國家、文化、宗教信仰的背景,但「維護生命尊嚴」是普世共同的價值,當人們同心合意地以個人的專長、能力等天主所賜的「塔冷通」,為戰爭中受苦的平民百姓們努力時,這些人試著以實際的行動去活出《瑪竇福音》第25章40節:「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下期待續)
▲此次的國際義診團,成員來自台、美、加、烏等不同國家,卻在傳揚主愛的路上同道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