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爱同行白永恩神父基金会 一场朝圣的回应
与爱同行白永恩神父基金会
一场朝圣的回应
■文.图/白永恩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
▲左起:嘉兰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理事长黄志明一路导览陪伴,与仁爱修女会蔡益仙修女、黎氏妮修女,以及吴岱玲姊妹,於筹备重建近20年的嘉兰天主堂前合影,见证地方信仰重燃的坚持与盼望。
▲健走活动开幕仪式,由来自宜兰县头城镇仁爱修女会蔡益仙修女(左)带领活动祈祷与祝福,寄寓参与者以平安和喜乐迈开每一步。
▲蔡恩忠神父为朝圣者导览金仑圣若瑟天主堂,细心讲解圣像、彩绘玻璃和圣经故事,完美融入排湾族图腾、服饰、陶瓮等传统文化,在建筑各个角落处处可见。
▲抵达终点站的身障者像是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难掩脸上的成就感与喜乐。
在台湾最东南角,山海交会之地,南回公路吸引无数游人探访。在更深处的山谷与部落之间,有许多游人未曾寻访的沿山小径,10年来,白永恩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的访视服务车与社工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走的不是观光路线,而是改变生命的道路。」
自2014年起,白永恩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走入台东南回四乡——太麻里、金峰、大武、达仁,陪伴身心障碍者与其家庭,在资源稀少的原乡角落,找回生活自立的可能与尊严的生活。他们学会搭乘交通工具、走出家门进入服务据点,参与蓝染、绘画、烘焙、手作等作业活动训练,勇敢融入社区。这些微小却坚定的步伐,如种子在泥土中缓慢发芽,悄悄地开出希望的绿意。
与碍同行 走出的信仰
为了让身障朋友走进社区、认识原乡文化,并藉由健康运动累积成就感,白永恩神父基金会自3年前发起「与碍同行——健康齐步走」,同时也邀请社会大众陪伴同行,实践共融精神。「与碍同行 健康齐步走」活动自举办以来已迈入第3届,每一年活动规画,皆选择不同的南回地区部落作为主轴路线。从大武、太麻里到今年的嘉兰,期待让来自各地的陪走志工不仅陪伴身障朋友同行,更能藉由脚步走进南回,深入认识原乡的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
活动当日,吸引来自全台近2百位伙伴参与。2公里的路程不长,却因为有许多人牵著手、推著轮椅、陪著同行,而走得特别深、特别动人。每一步,都象徵著对土地的关怀、对人的接纳,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回应。白永恩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钟榕榕说:「这不只是一场健走,更像是一场活出信仰的朝圣。」
嘉兰 重建的不只是房屋更是信德
今年的路线绕行曾遭风灾重创的嘉兰村。2005年与2009年,海棠与莫拉克台风让嘉兰村被迫迁村2次,过程中,也奇迹似地无人伤亡。健走当天,负责导览的前村长林教广指著已干沽的河床:「我们本来住在那里,2次台风陆续冲蚀3条街道。」
然而,信仰在灾后重建也日益更坚定。金峰嘉兰天主堂被洪水摧毁后,每个主日借用教友的客厅举行并参与弥撒——「天主没有忘了我们」。十多年来,教友每日清晨6时在工程地点绕行祈祷:「我们相信天主会给我们一座教堂,因为他是供应的天主。」如今,教堂虽仍搭著鹰架,却早已成为一座希望之塔,静静地见证著天主临在的力量。
金仑黑教堂 朝圣中的文化对话
由於南回地区交通遥远,外县市参与者多在活动前一日抵达。基金会特别安排参访金仑圣若瑟天主堂,当天非常幸运,巧遇教堂重建时设计原创者——蔡恩忠神父,由他亲自导览。
蔡神父以「我们是一个身体,各有不同的肢体」为设计灵感,融合排湾族图腾与信仰符号,打造这座俗称「黑教堂」的文化与信仰交织之作。今日,金仑圣若瑟天主堂已成为当地天主教信仰与部落文化的精神象徵,也是一处值得走访的朝圣地。
禧年 是继续走下去的理由
「论望德,要喜乐;在困苦中,要忍耐;在祈祷上,要恒心」(罗12:12)2025年禧年的主题是:「朝圣的人民,满怀希望。」白永恩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走的这条路,或许没有华丽的标语,却是一条真实且持续的朝圣之路。
这不是一场活动的结束,而是一段生命的延续,我们愿意伸出双手,紧握住弱小弟兄的手,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爱;我们愿意成为天主爱的器皿,持续陪伴同行。
我们也诚挚邀请您一起:1.为偏乡的服务祈祷,让爱的根扎扎得更深;2.小额捐款支持南回身障者生活与训练,让他们走得更稳;3.走进部落亲身朝圣,看见土地重建的力量,也让心被更新。
愿这禧年,不只是我们信仰的回顾,更是我们选择如何继续爱、继续走的开始。让我们一起,用脚步走出信仰、用爱实践天主的召叫。

▲台东重建捐款专案

▲白永恩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