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New文章 > 858期 > 我們在台灣的使命和見證 2025-09-12
我們在台灣的使命和見證
■文.圖/范重光神父(聖言會辦公室)
▲輔仁大學的「國際越南志工服務學習計畫」涵蓋國際醫療服務,參與的青年學子和師長,與當地越南青年一同投入服務與文化學習。
▲范重光神父(左一)親切地牽著越南小學生們,微笑著邀請他們共同參與彌撒感恩祭,共享信仰的喜悅和平安。
▲范重光神父(左)與輔大學生將滿載祝福的文具禮盒包,親手贈予當地的小朋友。
在台灣傳教多年,我發現這裡的天主教會雖然占總人口不到百分之一,但長期以來在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領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面對現代社會強烈的世俗化和多元的宗教脈絡,教會保持信仰的活力,推動傳教使命極為迫切。在這段旅程中,來自越南的傳教士也為在這個島上宣講福音的使命,做出了重要而積極的貢獻。
對台灣傳教的認識
天主教會在台灣的傳教史可分為4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印記和挑戰。第1階段始於1626年,當時西班牙傳教士將福音帶到島上,但由於荷蘭當局的干預,傳教活動於1642年中斷。第2階段始於1859年,當時來自福建的道明會修士來到台灣南部,先在高雄和萬金展開福傳的腳步,儘管存在許多語言和文化障礙,但為教會的生活,奠定基礎。
第3階段發生在1949年之後,當時中國內戰迫使許多神職人員與信徒移居台灣,導致島內居民、信友和宗教機構的數量急劇增加。第4個時期,從20世紀末至今,在宗教自由和多元的社會背景下,教會繼續從事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並在世俗化和年輕人信仰喪失的挑戰中,堅持不懈地見證福音。在這樣的背景下,越南傳教士一直積極為台灣的宣傳福音做出貢獻。
在台灣傳教的越南傳教士
據我所知,越南傳教士在台灣的正式存在始於1980年代,由耶穌會約瑟夫.武金正(Joseph Vu Kim Chinh)神父開始,他是一位著名的神學家和學者。自1985年以來,許多越南神父透過道明會、耶穌會、聖言會、瑪利諾會、高隆邦修會、聖耀漢小兄弟會等修會被派往台灣。我自己則於2002年被派往台灣,在投入傳教工作之前,我先在台灣接受了語言、文化和神學的培訓。
1995年後,配合台灣政府的「南行政策」,許多修會來到越南尋找聖召。因此,在台灣的越南傳教士人數不斷增加。根據2022年底的統計,在台服務的越南神父約有82人、修女146人、實習生7人。近年來,這一數字持續快速增長。據估計,目前約有300名越南傳教士在台灣工作,成為當地傳教的寶貴人力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傳教士不僅照顧越南移民社區的牧靈關懷,還充當與當地的信仰橋梁,為多元文化、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社會的福傳做出貢獻。
一些個人的牧靈服務經驗
在我的傳教之旅中,我實際在堂區服務了2年多,其餘大部分時間則被指派陪伴青年服務與從事教育工作。
晉鐸為神父後,我被任命為嘉義教區聖若望主教座堂副本堂神父。此堂區約有2千名教友註冊,但參與主日彌撒的僅約2百人——其中大多數是年長者。面對年輕人的缺席,我開始走訪每個家庭、學校,並組織體育活動、野餐、電影放映、音樂聚會,積極向青年們伸出援手。2年後,一個由大約30多名年輕人組成的團體小組成立——包含有樂隊、聖經小組、體育小組,並舉辦關懷老年人和孤兒的活動。因此,透過這些經驗,年輕人逐漸在靈性上認同並歸屬於教會。
後來,我被修會派到嘉義天主教輔仁中學工作,也擔任青年牧靈辦公室主任。在大多數學生對信仰不感興趣的學校環境中,我試圖將人類價值觀——如仁慈、正義、禮貌、智慧和信仰——融入我的講座和課程中。
特別是,自2011年以來,我不斷籌組「國際越南志工服務學習計畫」:這是一個為期14天的暑期計畫,每年約有30至35名學生和2名教師參與。在越南,學生與當地天主教青年互動,服務孤兒並探望老人。他們寄宿在天主教家庭中,生活在祈禱的環境中,每天分享天主的聖言。雖然大多數學生沒有宗教信仰,但許多人在這樣的經歷中被感動,並開始學習信仰。
平均每年約有10名同學表示渴望了解天主教要理,其中有2至3人領洗加入教會。這些「信仰的種子」一但播下,就會繼續生長。領洗後,我們繼續透過教區和修會的青年團體網路陪伴新成員,讓他們不迷失,能始終感受到自己是教會的成員。
最近,我回到輔仁大學就讀與任教之際,也開始為輔大的學生組織志工和國際服務計畫。基於往年所獲得的精神和經驗,我們繼續招募學生和呼籲教授們參與,並開設培訓課程,讓他們將公共衛生和健康知識帶到越南山區。我們希望這些計畫不僅是一個服事的機會,更是一個陪伴、傾聽和幫助年輕人逐漸打開心扉、了解與接受福音的寶貴恩典機會。
悄然築起福音橋梁
越南傳教士在台灣的傳教,是福音在語言、文化和生活中一種鮮活又無聲的見證。我們服務於堂區、學校、醫院和弱勢群體中,不僅關心移工和新移民,還對社區、老人院、學校等產生積極影響。
在宗教冷漠、文化崩壞的時代,越南傳教士透過日常生活的見證、教育上的耐心、與對年輕人的陪伴,悄悄地宣揚福音。我們不僅有助於彌補當地教會人員的不足,也拓展了今日傳教工作的疆界。
深願我們能繼續成為越南和台灣之間的「福音橋梁」——在語言與信仰、文化與行動、人與天主之間的橋梁。願這些默默的犧牲奉獻,在今天和將來繼續為傳教禾場,結出豐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