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遣使會禧年朝聖 孺慕聖母 走向希望(1)3
https://www.catholic-weekly.com/ 天主教周報
~~為了感謝訂戶長期支持本報,本報將從828期全面改版,並從原先的24版改成16版,將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改變,改版後也免費贈送舊訂戶四個月的報紙,期待大家繼續支持天主教周報。

首頁 周報文章&媒體 > 周報文章 > 854期 > 遣使會禧年朝聖 孺慕聖母 走向希望(1)

278

遣使會禧年朝聖 孺慕聖母 走向希望(1)

 
2025-08-15

遣使會禧年朝聖 孺慕聖母 走向希望 1

文.圖片提供/張達人(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波蘭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聖所大門上的字樣,代表教宗將世界獻於聖母,顯露深深的孺慕之情。


▲方濟各教宗安葬於聖母大殿,朝聖團員特至教宗墓前致意。


▲遣使會柳學文神父(左)與郭潔麟神父帶領教友展開禧年朝聖之旅,在波蘭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聖所舉行彌撒聖祭。




遣使會柳學文神父、郭潔麟神父於
65日至619日,帶領台北總教區第四鐸區教友組成禧年朝聖團,走訪梵蒂岡、波蘭及捷克,沉浸在教會之母的無私聖愛,滿懷希望走向靈性生命的圓滿。以下彙整數篇團員的心得,將信仰的喜樂和感動與讀者分享。

 

這次朝聖目的是共慶教會2025禧年,成為希望的朝聖者;猶記2000年與內人攜手參與了林思川神父帶領的聖地朝聖之旅,走進了耶穌33年生命的足跡,登上了加爾瓦略山的震撼,記憶猶新,尤其踏上耶穌苦路過程,終身難以忘懷。

事隔25年後,不知是否為天主的安排,有幸能再逢禧年,再次踏上朝聖之旅,但目的地變為羅馬,似乎2000年是走入基督的足跡,而此次是踏著後耶穌時代宗徒所建立教會的步伐;但教會的起源又不得不提耶穌在十字架上對聖母說:「女人,看,妳的兒子!」,又對若望說:「看,你的母親!」(參閱若1926-27),此後形成了「聖母為教會之母」的信念。

猶記教宗方濟各過世後,靈柩安葬於聖母大殿,而非伯多祿大殿,心中當時即好奇:方濟各教宗為何作此選擇?繼之來到波蘭華沙近郊方濟各修道院的聖國柏(Kolbe)遺跡,參觀了聖國柏博物館,個人大學時代即已讀過聖國柏在納粹集中營犧牲生命換回另一人生命的事蹟,當時即好奇聖人有何底氣能做出如此生命攸關的舉動?今才知其與聖母的深切關係:聖人在修道前曾夢到聖母給予兩個皇冠,一是修道,一是殉道,否則他怎有如此力量?接著來到波蘭琴斯托霍瓦(Czestochowa)的光明山朝拜黑面聖母像,方知聖母對於波蘭失落123年(西元1795年至1918年)是多麼重要的心靈撫慰者,在民族集體潛意識下,波蘭人民已將聖母視為永恆的庇護者,且永遠信任和朝拜她!若無如此的堅信,恐怕波蘭已成歷史的名詞。之後來到聖若望保祿二世聖所(為紀念其倖免於暗殺而建),此教堂正面門上標示著「TOTUS TUUS這都是妳的」,似乎意旨聖若望保祿二世將「這世界獻於聖母」,為何他要如此宣告?聖若望保祿二世和方濟各兩位教宗的作為,除了符合耶穌將若望交於聖母手中外,深層意義又為何?

個人專業為精神醫學與深度心理學,對於人的成長,認為母嬰關係相當重要且具有意義,因母嬰關係是彼此無私的付出與相互的信任。而聖母與教會之間,以母親和孩子的關係作為比喻,那就不言而喻了!猶記參觀聖國柏博物館時,有位修士導覽,在結束時,他說人和天主的關係有3階段:首先是權威懲罰的關係,指愛天主是因為怕不敬愛會受罰;其次是施與受(討價還價)關係,也就是我愛天主的程度,受天主予我多少祝福或庇護而定;最後才是與天主之間無條件彼此相愛的關係!聖國柏甚至親身踐行聖母無條件的愛,為他人犧牲了自己的性命。

但什麼是無條件彼此相愛的關係?我們都希望能在人的生命中去體驗,而非抽象式的去理解;聖母身為人,懷孕且養育耶穌,她深知且熟悉人的軟弱與需要,尤其耶穌升天和聖神降臨後,她陪伴伯多祿及宗徒們開始建立教會,就像孕育一位剛出生的孩子,予以無條件的關懷和愛,教宗們在牧養龐大的教會時,除自己盡心竭力地奉獻,亦深切期望聖母繼續在無形中照顧教會,方濟各教宗曾說教會要有「母親的特質」,即指要有聖母的愛。他選擇過世後安葬於聖母大殿,憩息於聖母懷中,心中除讚嘆他的智慧,亦羨慕他的福氣!

至於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被暗殺能倖存,大多數人歸於法蒂瑪聖母的保護,而他卻在波蘭克拉科夫的聖所大門鑲上「這都是妳的!」可見教宗將自己的生命及牧養的教會與聖母緊密結合在一起,交託於聖母手中,就像嬰孩將生命交於母親無條件的愛中,這樣的關係似乎超越了生命的存在與否!

教宗們將整個世界(教會)獻於聖母時,亦是將每位基督徒獻於聖母,也就是在這樣人類共同經驗的基礎下,天主的生命才能灌注到我們的生命;我們與天主愛的關係,若能先經由與聖母無私之愛的體驗,靈性生命才能圓滿,如此禧年生命的希望方能臨於基督奧體內所有信友的心中!

愛與感恩之旅段雲雲(禧年朝聖團員)

有幸參與朝聖之旅,橫跨梵蒂岡、波蘭與捷克三地,踏上這條屬靈的旅途,響應2025禧年主題:希望的朝聖者。旅程中的每一步都滿懷信德、期待與感恩。

此次朝聖不僅是一場心靈更新之旅,更是一堂深刻的歷史與文化課。我們從那些始建於中古世紀的各式教堂建築中,領略到不同民族的宗教情懷與建築美學,感受他們或燦爛輝煌,或悲傷沉重的歷史足跡。

印象更深刻的是與來自世界各地約8萬名天主子民,共同參與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廣場主禮的聖神降臨節彌撒。仰望聖伯多祿大殿上方的蔚藍天空,白鴿不時掠過,與悠揚聖歌交織著。那一刻,我深信聖神親自在我們中間運行、臨在,內心激動不已,隨即閉上眼,獻上無盡的讚美與感謝,將這一刻牢牢銘刻在心中。

彌撒前一日,更有一幕深具象徵意義的儀式:我們與各地的朝聖團體,分別抬著大型木十字架,緩緩從廣場朝著聖伯多祿大殿行進。我們的步伐穩重而莊嚴,每一步都蘊含著信仰的重量,將無聲的祈禱與盼望,託付在十字架上,交由天主收納。

我深深體會到所謂「希望的朝聖者」,不僅是身體行走於朝聖之路上,更是靈魂深處對天主的回應,懷著愛、信德與堅持,一步一步朝著祂所指引的方向前行。

               (下期待續)

168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