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嘉民之心 悔改向主 痌瘝在抱
圣嘉民之心 悔改向主 痌瘝在抱
■文.图片提供/天主教灵医会
▲良十三世教宗於1886年宣布圣嘉民为「病人及医院的主保」。
▲一无所有的嘉民接受了嘉布遣会修院工地的工作,天主也在等待嘉民的悔改重生。
▲灵医会士们追随圣嘉民的精神与使命,持续为贫病弱小者服务。
▲嘉民将病人视为「基督第二」,尽心尽力地服务。
在人类历史动荡不安的长河中,在痛苦与悲伤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里,天主有时会以某些灵魂的光芒刺破黑暗。嘉民就是在爱德的战场上,天使的垂泪中诞生了!他不是在安逸中诞生的。
天主仁慈的回响
即使在这个怀疑笼罩信德的时代,我们依然能在应许中找到希望:「耶稣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远,常是一样。」(希13:8)这句话,永恒不变,正回响在诸圣的生命中——那些被天主拣选的灵魂,他们的炽爱照亮了人间苦难的幽谷。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名叫嘉民,他的名字或许已在世人记忆中渐渐淡去,但他的精神,却在每一张临终病榻边低语著慈悲的声音。
他的故事并非从未偏离正道的天真孩童;相反地,他的生命是一段狂风骤雨般的旅程——一位战士、一名赌徒、一个反叛者——最终却成为背负他人创伤、以无比温柔爱人的圣者,就像母亲照顾生病的孩子一样。因为他曾亲尝痛苦,他更能为他人分担痛苦。
母亲的眼泪
故事开始於1550年的义大利阿布鲁佐地区,这片土地坚毅、古老而高贵。在那里,一位妇人洛雷托的卡蜜拉.康培里奥祈祷著。她年迈苍老,早已超过育龄多年,仍每日向天主倾心祈求,求他赐给她一个儿子。
上主应允了。在1550年5月25日的禧年中,嘉民诞生了!那时,他的母亲年近60岁。对於邻人来说,这无异於《圣经》中圣依撒伯尔的奇迹,他们敬仰地称她为「依撒伯尔」。那婴孩肤色黝黑,双眼灵动且坚定,在圣弥额尔堂於5月27日受洗,托里切拉男爵真蒂莱与其妻西莫娜担任代父母。
但这孩子早已背负著一个看不见的记号——母亲在他诞生前的一个神视中,看见孩子胸前有十字架,随后还有其他人也佩戴著相同的记号。她惊惧不已,担心这是苦难的预兆。
她是对的,但不是她以为的那种苦难,她误以为孩子将来会与盗匪为伍,步入险途,经历苦难。她的儿子确实将受苦,但那是为了别人的灵魂。他将甘於贫穷,使他人能富於慈悲。
嘉民自小性情如火。他性格刚烈,情感强烈,虽然被安排接受早期教育,但他对学业毫无兴趣,反倒沉迷於赌博与打斗。14岁那年,他最敬爱的母亲去世了。那是他灵魂中的第一道伤痕,但还不足以带来悔改。19岁时,身材高大结实的他说服父亲让他参与土耳其人的战争。父子俩一同出征,却在途中,父亲在靠近洛雷托圣家堂之处病逝,领受了圣事后安息主怀。而此时的嘉民,也因腿部的一道小伤口感染,成为他一生的折磨。那伤口,腐烂难愈,不只是肉身的苦痛——它也是天主预备开启他心灵的门。
被火焚烧的灵魂
孤身一人、身染重病,嘉民来到费尔莫城,第一次尝到被遗弃的滋味。他既贫困又疼痛,不仅是身体的痛,更是灵魂深处的孤苦。他的母亲早已不在,世界冷酷无情。就在这样的绝望中,天主的恩宠悄然降临:2位方济会士经过此地,他们静默、谦逊、面容平和,唤起嘉民内心某种模糊的渴望,他冲动地立志要成为一名方济会士。他赶赴阿奎拉,来到圣贝尔纳定诺修院,他叔父保禄.劳雷塔诺神父正是该院的监院。但叔父一眼看出,这位外甥的转变尚未根深蒂固。他的健康不稳,情绪未受节制,会士们婉拒了他的请求。他受伤离去,羞愧而迷惘,但天主并未放弃他。
他后来到了罗马的圣雅各伯医院工作,起初不是病人,而是服事者。然而他的心仍未悔改。他继续赌博、脾气暴躁,最终因疏於照顾病患被开除。他再度投身战场,加入威尼斯军队,又从巴勒莫搭船加入西班牙军队,航行至那不勒斯。在一次猛烈的风暴中,他跪下祈祷。那天是10月28日—圣西满与圣达德宗徒的瞻礼,他们正是绝望者的主保。他已走到人生的尽头。他再次立誓,要成为一名方济会士。
重生的路上
风暴过后,他一无所有。他把剑、外衣,甚至尊严都赌光了。最后他在曼弗雷多尼亚一间圣堂外乞讨——一位从战士堕落为天主乞丐的灵魂。
就在那里,一位名叫安东尼奥.迪.尼卡斯特罗的男子看到他,并未嫌弃,反而邀请他到工地工作——正是正在建造的嘉布遣会修院。嘉民一开始不屑一顾,但饥饿与羞辱让他低头。他接受了这份工作,负责两头驴子,运送石块与水桶。
他破碎了,但尚未重生。天主依然在等待。有一天,他被派去圣乔望.罗通多办事,在那里遇见一位慈祥的会士。会士轻声说著天主的慈悲,嘉民半信半疑,请求他为自己祈祷。几小时后,他独自行走在回程的道路上,一道光照亮了他整个灵魂。他当场跪下,放声痛哭:「可怜的我啊——最不幸的罪人!我怎会不认识我那可爱的主?为何我对他的召叫充耳不闻?为何我屡次冒犯他?求祢宽恕我,仁慈的主,请赐我时间补赎!」
那是1575年2月2日——献耶稣於圣殿(昔称圣母洁净节)。从那一刻起,他再未犯过一次大罪。
服事病人就是服事基督
悔改后的嘉民决心发起一个专门为病人服务的修会,1586年3月18日,教宗西斯笃五世批准成立灵医会,3个月后,梵蒂冈再颁诏书,批准灵医会以胸前和斗篷缀上红色十字为会服,昭示会士们以仁爱和牺牲为使命。自此,灵医会士们以病床为祭台,以医院为圣堂,以服事主基督的心来服事每位病人,给予无尽的温柔与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