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嘉民之心 悔改向主 痌瘝在抱
聖嘉民之心 悔改向主 痌瘝在抱
■文.圖片提供/天主教靈醫會
▲良十三世教宗於1886年宣布聖嘉民為「病人及醫院的主保」。
▲一無所有的嘉民接受了嘉布遣會修院工地的工作,天主也在等待嘉民的悔改重生。
▲靈醫會士們追隨聖嘉民的精神與使命,持續為貧病弱小者服務。
▲嘉民將病人視為「基督第二」,盡心盡力地服務。
在人類歷史動盪不安的長河中,在痛苦與悲傷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裡,天主有時會以某些靈魂的光芒刺破黑暗。嘉民就是在愛德的戰場上,天使的垂淚中誕生了!他不是在安逸中誕生的。
天主仁慈的迴響
即使在這個懷疑籠罩信德的時代,我們依然能在應許中找到希望:「耶穌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遠,常是一樣。」(希13:8)這句話,永恆不變,正回響在諸聖的生命中——那些被天主揀選的靈魂,他們的熾愛照亮了人間苦難的幽谷。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位名叫嘉民,他的名字或許已在世人記憶中漸漸淡去,但他的精神,卻在每一張臨終病榻邊低語著慈悲的聲音。
他的故事並非從未偏離正道的天真孩童;相反地,他的生命是一段狂風驟雨般的旅程——一位戰士、一名賭徒、一個反叛者——最終卻成為揹負他人創傷、以無比溫柔愛人的聖者,就像母親照顧生病的孩子一樣。因為他曾親嘗痛苦,他更能為他人分擔痛苦。
母親的眼淚
故事開始於1550年的義大利阿布魯佐地區,這片土地堅毅、古老而高貴。在那裡,一位婦人洛雷托的卡蜜拉.康培里奧祈禱著。她年邁蒼老,早已超過育齡多年,仍每日向天主傾心祈求,求祂賜給她一個兒子。
上主應允了。在1550年5月25日的禧年中,嘉民誕生了!那時,他的母親年近60歲。對於鄰人來說,這無異於《聖經》中聖依撒伯爾的奇蹟,他們敬仰地稱她為「依撒伯爾」。那嬰孩膚色黝黑,雙眼靈動且堅定,在聖彌額爾堂於5月27日受洗,托里切拉男爵真蒂萊與其妻西莫娜擔任代父母。
但這孩子早已背負著一個看不見的記號——母親在他誕生前的一個神視中,看見孩子胸前有十字架,隨後還有其他人也佩戴著相同的記號。她驚懼不已,擔心這是苦難的預兆。
她是對的,但不是她以為的那種苦難,她誤以為孩子將來會與盜匪為伍,步入險途,經歷苦難。她的兒子確實將受苦,但那是為了別人的靈魂。他將甘於貧窮,使他人能富於慈悲。
嘉民自小性情如火。他性格剛烈,情感強烈,雖然被安排接受早期教育,但他對學業毫無興趣,反倒沉迷於賭博與打鬥。14歲那年,他最敬愛的母親去世了。那是他靈魂中的第一道傷痕,但還不足以帶來悔改。19歲時,身材高大結實的他說服父親讓他參與土耳其人的戰爭。父子倆一同出征,卻在途中,父親在靠近洛雷托聖家堂之處病逝,領受了聖事後安息主懷。而此時的嘉民,也因腿部的一道小傷口感染,成為他一生的折磨。那傷口,腐爛難癒,不只是肉身的苦痛——它也是天主預備開啟他心靈的門。
被火焚燒的靈魂
孤身一人、身染重病,嘉民來到費爾莫城,第一次嘗到被遺棄的滋味。他既貧困又疼痛,不僅是身體的痛,更是靈魂深處的孤苦。他的母親早已不在,世界冷酷無情。就在這樣的絕望中,天主的恩寵悄然降臨:2位方濟會士經過此地,他們靜默、謙遜、面容平和,喚起嘉民內心某種模糊的渴望,他衝動地立志要成為一名方濟會士。他趕赴阿奎拉,來到聖貝爾納定諾修院,他叔父保祿.勞雷塔諾神父正是該院的監院。但叔父一眼看出,這位外甥的轉變尚未根深蒂固。他的健康不穩,情緒未受節制,會士們婉拒了他的請求。他受傷離去,羞愧而迷惘,但天主並未放棄他。
他後來到了羅馬的聖雅各伯醫院工作,起初不是病人,而是服事者。然而他的心仍未悔改。他繼續賭博、脾氣暴躁,最終因疏於照顧病患被開除。他再度投身戰場,加入威尼斯軍隊,又從巴勒莫搭船加入西班牙軍隊,航行至那不勒斯。在一次猛烈的風暴中,他跪下祈禱。那天是10月28日—聖西滿與聖達德宗徒的瞻禮,他們正是絕望者的主保。他已走到人生的盡頭。他再次立誓,要成為一名方濟會士。
重生的路上
風暴過後,他一無所有。他把劍、外衣,甚至尊嚴都賭光了。最後他在曼弗雷多尼亞一間聖堂外乞討——一位從戰士墮落為天主乞丐的靈魂。
就在那裡,一位名叫安東尼奧.迪.尼卡斯特羅的男子看到他,並未嫌棄,反而邀請他到工地工作——正是正在建造的嘉布遣會修院。嘉民一開始不屑一顧,但饑餓與羞辱讓他低頭。他接受了這份工作,負責兩頭驢子,運送石塊與水桶。
他破碎了,但尚未重生。天主依然在等待。有一天,他被派去聖喬望.羅通多辦事,在那裡遇見一位慈祥的會士。會士輕聲說著天主的慈悲,嘉民半信半疑,請求他為自己祈禱。幾小時後,他獨自行走在回程的道路上,一道光照亮了他整個靈魂。他當場跪下,放聲痛哭:「可憐的我啊——最不幸的罪人!我怎會不認識我那可愛的主?為何我對祂的召叫充耳不聞?為何我屢次冒犯祂?求祢寬恕我,仁慈的主,請賜我時間補贖!」
那是1575年2月2日——獻耶穌於聖殿(昔稱聖母潔淨節)。從那一刻起,他再未犯過一次大罪。
服事病人就是服事基督
悔改後的嘉民決心發起一個專門為病人服務的修會,1586年3月18日,教宗西斯篤五世批准成立靈醫會,3個月後,梵蒂岡再頒詔書,批准靈醫會以胸前和斗篷綴上紅色十字為會服,昭示會士們以仁愛和犧牲為使命。自此,靈醫會士們以病床為祭台,以醫院為聖堂,以服事主基督的心來服事每位病人,給予無盡的溫柔與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