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商品介绍
2
被派遣去作见证 恩宠与成长3
https://www.catholic-weekly.com/cn/ 天主教周报
~~为了感谢订户长期支持本报,本报将从828期全面改版,并从原先的24版改成16版,将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改变,改版后也免费赠送旧订户四个月的报纸,期待大家继续支持天主教周报。

首页 周报文章&媒体 > 周报文章 > 855期 > 被派遣去作见证 恩宠与成长

295

被派遣去作见证 恩宠与成长

 
2025-08-22

被派遣去作见证 恩宠与成长

文.图/欧华瑞神父(圣言会办公室)



▲欧华瑞神父身著传统服饰讲课,神情专注,目光如炬,彷佛句句都在点燃学生心中的信仰火焰。


▲欧华瑞神父身旁书架林立,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汲取养分,将学习化为传教使命的一部分,为跨文化福传做好准备。


▲欧华瑞神父在弥撒中满怀感恩地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天主,如同基督以慈悲服务陪伴每位信友。



经上记载:「
我听见上主的声音说:『我将派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回答说:『我在这里,请派遣我!』」(依68)这句话时常在我心中回响。每当我反思自己的圣召,这段《圣经》经文就如同指路的明灯,照亮我作为圣言会会士的传教旅程。它所传达的是一种向天主的顺服、对圣召的回应,以及对耶稣基督使命的承诺。我的圣召与福传旅程,是一段不断地出发、邂逅、挑战和恩宠的历程。

2007年,我在多哥洛美开始了圣言会的培育,这是我回应天主召叫的第一步。初期的哲学课程与入会培训,为我的灵修与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我被派往加纳Nkwatia-Kwahu修道院度过初学年——那是一段以沉默、祈祷和分辨为核心的神圣时光。在那里,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天主的召叫不再是遥远的声音,而是一份亲密而慈爱的邀请:「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捕人的渔夫。」(参阅谷117

2011年,我立下初愿,怀著满满的希望与愿意顺从圣神带领的心前行。此后,我被派往美国继续培育,首先在爱荷华州的圣言学院学习英文。语言学习让我重新成为一个孩子般的学徒,学习的不仅是字词,更是文化、关系与临在。我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谦卑与耐心的重要,这也正是传教生活不可或缺的特质。随后我转往芝加哥天主教联合神学院进修神学,在那里,我接触到更广阔、具有全球视野与神学深度的领域。

但圣言会的培育不仅止於学术,而是强调具体的生命经验。因此,2014年,我被派往德国,展开为期2年的海外实习。第1年,我在波恩专心学习德文,在那段时间充满语言学习的挣扎与自我挑战:语法、发音、理解,对我来说就像是在重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然而,也正是在这段学习历程中,我开始从另一个文化与语言的角度看世界,我的内心因此变得更宽广、更敏锐。

2年,我来到柏林,这段时间成为我传教旅程中极为关键的转捩点。我在难民营工作,与慈悲修女会(The Sisters of Mercy)一同照顾无家可归者,也在当地堂区服事,这些服务经验让我亲眼见证人性的脆弱与坚韧。记得有位父亲颤抖著双手接过食物,为他的家人谋得温饱;也曾看见一位妇女在临时庇护所中洗澡时,那份无言的尊严深深打动我。这些片段让我想到耶稣说的:「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参阅玛2535-36)在这些人的身上,我看见了耶稣的面容,也更加体会到宣讲福音的真谛,是以慈悲的临在成为福音本身。

完成德国的实习后,我回到芝加哥完成神学课程,并於2019年领受司铎圣秩。在那个神圣的时刻,我心中充满感恩与惊叹——这不只是对天主召叫的回应,更是对於被邀请「像圣体一样被掰开并分施给人」(参阅格前1124)的深切体悟。司铎圣召不是一个终点,而是迈向更深委身的起点,一种愿意陪伴受伤的人、愿意为他人而活的生命型态。

目前,我在台湾国立师范大学攻读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研究的是贝南与台湾文化的比较。对我而言,这不仅是学术追求,更是圣召的延伸。在多元文化与宗教交融的台湾,我感受到一种崭新的福传呼唤——是一种以对话、理解、文化反思为核心的宣讲方式。我相信,当代的福传不再仅仅是讲道,更是一种与世界互动的生活态度,是深入人群、倾听故事、认识梦想与历史的旅程。

回顾我的召叫历程,我经常默想圣保禄的话、也是圣福若瑟在中国传教的写照:「对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为赢得那软弱的人;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为的是总要救些人。」(格前922)我的渴望,是成为那愿意转变、学习、放下自己并聆听他人的人——在不失去本我的身分下,在他人的恩赐中,更深地认识自己。

我出生於贝南共和国,在青少年时期领洗与坚振,并开始在堂区参与各项活动:童军、辅祭、青年团体等,这些经验逐渐形塑了我对信仰的热爱与召叫的回应。自从加入圣言会以来,我曾在多个国家生活与服事——多哥、加纳、美国、德国,以及现在的台湾。这些地方的教会虽然各自面对著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挑战,但圣神的七恩——上智、聪敏、明达、超见、刚毅、孝爱、敬畏天主,却在各地显露无遗。

因此,我深信,不论来自何方、也不论文化背景为何,只要在圣神的引导下,我们都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见证天主的爱与临在。正如教宗方济各在《福音的喜乐》(Evangelii Gaudium)宗座劝谕中所说:「福传应以喜乐、爱与谦卑为核心。」(参阅EG 18177288)我愿意继续走这条传教之路,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见证那位在万民中说话的天主。

168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