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被派遣去作見證 恩寵與成長3
https://www.catholic-weekly.com/ 天主教周報
~~為了感謝訂戶長期支持本報,本報將從828期全面改版,並從原先的24版改成16版,將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改變,改版後也免費贈送舊訂戶四個月的報紙,期待大家繼續支持天主教周報。

首頁 周報文章&媒體 > 周報文章 > 855期 > 被派遣去作見證 恩寵與成長

295

被派遣去作見證 恩寵與成長

 
2025-08-22

被派遣去作見證 恩寵與成長

文.圖/歐華瑞神父(聖言會辦公室)



▲歐華瑞神父身著傳統服飾講課,神情專注,目光如炬,彷彿句句都在點燃學生心中的信仰火焰。


▲歐華瑞神父身旁書架林立,在知識的海洋中努力汲取養分,將學習化為傳教使命的一部分,為跨文化福傳做好準備。


▲歐華瑞神父在彌撒中滿懷感恩地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天主,如同基督以慈悲服務陪伴每位信友。



經上記載:「
我聽見上主的聲音說:『我將派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回答說:『我在這裡,請派遣我!』」(依68)這句話時常在我心中迴響。每當我反思自己的聖召,這段《聖經》經文就如同指路的明燈,照亮我作為聖言會會士的傳教旅程。它所傳達的是一種向天主的順服、對聖召的回應,以及對耶穌基督使命的承諾。我的聖召與福傳旅程,是一段不斷地出發、邂逅、挑戰和恩寵的歷程。

2007年,我在多哥洛美開始了聖言會的培育,這是我回應天主召叫的第一步。初期的哲學課程與入會培訓,為我的靈修與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我被派往加納Nkwatia-Kwahu修道院度過初學年——那是一段以沉默、祈禱和分辨為核心的神聖時光。在那裡,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天主的召叫不再是遙遠的聲音,而是一份親密而慈愛的邀請:「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捕人的漁夫。」(參閱谷117

2011年,我立下初願,懷著滿滿的希望與願意順從聖神帶領的心前行。此後,我被派往美國繼續培育,首先在愛荷華州的聖言學院學習英文。語言學習讓我重新成為一個孩子般的學徒,學習的不僅是字詞,更是文化、關係與臨在。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謙卑與耐心的重要,這也正是傳教生活不可或缺的特質。隨後我轉往芝加哥天主教聯合神學院進修神學,在那裡,我接觸到更廣闊、具有全球視野與神學深度的領域。

但聖言會的培育不僅止於學術,而是強調具體的生命經驗。因此,2014年,我被派往德國,展開為期2年的海外實習。第1年,我在波恩專心學習德文,在那段時間充滿語言學習的掙扎與自我挑戰:語法、發音、理解,對我來說就像是在重建自己的思維模式。然而,也正是在這段學習歷程中,我開始從另一個文化與語言的角度看世界,我的內心因此變得更寬廣、更敏銳。

2年,我來到柏林,這段時間成為我傳教旅程中極為關鍵的轉捩點。我在難民營工作,與慈悲修女會(The Sisters of Mercy)一同照顧無家可歸者,也在當地堂區服事,這些服務經驗讓我親眼見證人性的脆弱與堅韌。記得有位父親顫抖著雙手接過食物,為他的家人謀得溫飽;也曾看見一位婦女在臨時庇護所中洗澡時,那份無言的尊嚴深深打動我。這些片段讓我想到耶穌說的:「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參閱瑪2535-36)在這些人的身上,我看見了耶穌的面容,也更加體會到宣講福音的真諦,是以慈悲的臨在成為福音本身。

完成德國的實習後,我回到芝加哥完成神學課程,並於2019年領受司鐸聖秩。在那個神聖的時刻,我心中充滿感恩與驚嘆——這不只是對天主召叫的回應,更是對於被邀請「像聖體一樣被掰開並分施給人」(參閱格前1124)的深切體悟。司鐸聖召不是一個終點,而是邁向更深委身的起點,一種願意陪伴受傷的人、願意為他人而活的生命型態。

目前,我在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攻讀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研究的是貝南與台灣文化的比較。對我而言,這不僅是學術追求,更是聖召的延伸。在多元文化與宗教交融的台灣,我感受到一種嶄新的福傳呼喚——是一種以對話、理解、文化反思為核心的宣講方式。我相信,當代的福傳不再僅僅是講道,更是一種與世界互動的生活態度,是深入人群、傾聽故事、認識夢想與歷史的旅程。

回顧我的召叫歷程,我經常默想聖保祿的話、也是聖福若瑟在中國傳教的寫照:「對軟弱的人,我就成為軟弱的,為贏得那軟弱的人;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格前922)我的渴望,是成為那願意轉變、學習、放下自己並聆聽他人的人——在不失去本我的身分下,在他人的恩賜中,更深地認識自己。

我出生於貝南共和國,在青少年時期領洗與堅振,並開始在堂區參與各項活動:童軍、輔祭、青年團體等,這些經驗逐漸形塑了我對信仰的熱愛與召叫的回應。自從加入聖言會以來,我曾在多個國家生活與服事——多哥、加納、美國、德國,以及現在的台灣。這些地方的教會雖然各自面對著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的挑戰,但聖神的七恩——上智、聰敏、明達、超見、剛毅、孝愛、敬畏天主,卻在各地顯露無遺。

因此,我深信,不論來自何方、也不論文化背景為何,只要在聖神的引導下,我們都能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見證天主的愛與臨在。正如教宗方濟各在《福音的喜樂》(Evangelii Gaudium)宗座勸諭中所說:「福傳應以喜樂、愛與謙卑為核心。」(參閱EG 18177288)我願意繼續走這條傳教之路,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見證那位在萬民中說話的天主。

168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