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New文章
2
851期
3
敬悼愛主不渝的姚朋老師4
https://www.catholic-weekly.com/ 天主教周報
Missing parameters [image]
~~為了感謝訂戶長期支持本報,本報將從828期全面改版,並從原先的24版改成16版,將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改變,改版後也免費贈送舊訂戶四個月的報紙,期待大家繼續支持天主教周報。

 
2025-07-25

敬悼愛主不渝的姚朋老師

文/韓竹平(士林基督君王堂教友) 圖片提供/臺北市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院牧部




▲2011年,在吳膺永神父(中)的福佑下,姚朋老師(右二)陪同士芬師母(前排坐者)與瑛儒姊妹(左二)同日領洗入教。


▲2014年至善新春團拜祭天敬祖,姚朋老師(中)擔任主祭官,恭讀天主教家庭禱文。


▲姚朋老師虔敬手抄英文《聖經》以筆墨承載信仰,是一種持久的靈修操練。(韓竹平攝)




71日上午南下奔駛的高鐵車上,接到瑛儒師母來電,告知姚朋老師凌晨家中安然見主。嗚呼!老師百歲上壽之年,耳聰目明,身形英挺,思辨無礙,雖生老病死乃人生定律,但驟然離世,仍是萬般不捨。幾位有幸得以經常趨謁問候的學生,相約陪伴師母這段孤影時刻,旅美同學王純瑾更是訂了機票兼程返台,大家都想為老師盡一份心力,回報他老人家待我們情如父女般的關愛。

姚朋老師(192618日–202571日)是位新聞學學者、資深報人,曾任《台灣新生報》副社長、《中央日報》社長、《香港時報》董事長;早年即以彭歌為筆名,寫小說、散文、專欄、譯介文學作品,著述等身,總計85種,其中1967年譯成《改變歷史的書》,各大學選為參考必讀;1971年《從香檳來的》獲中山學術創作獎。

他曾獲頒十大傑出青年、中國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等。2015年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第71冊《彭歌》專冊,包含:生平重要照片、手稿、作品目錄、年表、研究綜述等資料,是研究老師文學成就最完整的工具書。同年,三民書局出版其回憶錄《自強之歌》。

老師於19741979年間應聘台大圖書館學系教職,我與老師的緣分始於大三,他是班級導師,導生聚會讓我們得以一睹學人風采,近距離欣賞這位「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的謙沖君子。我修習「圖書採訪與選擇」及「書評」兩門課,老師以豐厚學驗,操渾厚低沉的宛平口音,授業解惑,侃侃道來,親切和煦,聽者如沐春風。這兩門課,教懂我們分別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識書與尋書,發揮圖書館員擔負書與讀者的橋梁職責。

2008年底,老師自美返台定居,經純瑾同學牽線促成,老師將個人全部創作、翻譯作品及部分手稿捐贈台大圖書館甫於前一年成立的《台大人文庫》,在2009320日舉行的贈藏儀式中,這位全方位文人作家、圖書館學教授語重心長地期勉大家:「不要搶著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文章標題headline中,而要出現在引用註腳footnote裡。」足見老師書生報國、以筆寫心,所固守的質樸初心。

老師於1958年在古亭耶穌聖心堂由栗金聲神父施洗入教,聖名依納爵,敬主愛人,信德堅定。2008年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他說:「我自己的虔誠信仰,使我在最困難、最孤獨的情況下,能夠面對生死,安然度過。2009年底師生聚餐,席間我向老師提及《天主教周報》請託開設專欄,老師以教友身分欣然允諾。次年,老師陪伴士芬師母入住臺北市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從20102017年間,老師以耄耋之年寶刀不老,發揮主賜神恩,每月一篇為至善隨筆專欄義務撰文,結合信仰生活與時事洞見,致力文字福傳,發人深省。

家母於2011年入住至善,因此,我以至善家屬身分,藉每日探望母親之便,順理成章充當同學們與老師的聯絡人,對老師及士芬師母也有了更多關懷。彭慰、純瑾等幾位同學常相約探望老師,聽他說看過的書、經歷的事和對時事的剖析,每回見面,他也要我們各自陳述分享經歷,彷彿又回到40多年前在課堂上,任時間流淌,沒有人想說下課。

在至善,大家口中的姚爺爺總是笑臉迎人,每周參加主日彌撒並擔任讀經服事,遇特別禮典則擔綱宣報聖言。家人因受老師影響,2011年,士芬師母與經常隨侍照護陪伴的瑛儒姊妹在至善小聖堂同時領洗入教,在主愛內形同家人,融樂相處,直至2019年士芬師母病逝。期間,在至善服務的聖母聖心會林艾雯修女與聖家修女會伍美代修女,只要有住民爺爺領洗,就找姚爺爺當代父,老師謙遜,皆欣然允諾,先後擔任了6位長輩的代父,傳為美談。如今他已在天家與先他而去的6位代子相會了!

老師潛心善度信仰生活,多次邀約神父及教友到家中作家庭祈禱,瑛儒師母更是奉獻助印《教友祈禱手冊》,每次聚會虔心誦念與高唱聖歌,都感受到聖神充滿、主耶穌親臨我們中間。老師家中一室書香,在室內走道端點靠牆處,有一尊聖母懷抱小耶穌態像,聖母慈顏引人靜心默禱。悉心照顧老師生活起居的瑛儒師母說明,當年陪同老師在聖家堂初見此像即心生歡喜,經多方尋覓終得如願安奉家中,時時感謝天主護祐,聖母媽媽代禱。老師生前勤懇靈修,書櫥中保存著他以英文虔敬手抄《聖經》達數十冊。瑛儒師母遵循老師生活習慣,開車載老師一起參加平日與主日彌撒,殷勤不輟,她的3位女兒亦在老師身教言教影響下,陸續歸依為主羊。

老師一生在世局動盪環境中自立自強,晚年由絢爛趨於寧靜。他曾說:「我不敢希冀能寫出不朽的作品,而只期望我講的事情和道理,以後仍會有人諦聽──在我離開了這個世界以後。」值此追思緬懷之際,「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之慨不禁油然而生。願老師在天之靈為此生心心念念的家人平安、社會和諧、國家安定及世界和平代禱。此刻,我們懷著永生的盼望,期待與老師天國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