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New文章
2
851期
3
敬悼爱主不渝的姚朋老师4
https://www.catholic-weekly.com/cn/ 天主教周报
Missing parameters [image]
~~为了感谢订户长期支持本报,本报将从828期全面改版,并从原先的24版改成16版,将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改变,改版后也免费赠送旧订户四个月的报纸,期待大家继续支持天主教周报。

 
2025-07-25

敬悼爱主不渝的姚朋老师

文/韩竹平(士林基督君王堂教友) 图片提供/台北市至善老人安养护中心院牧部




▲2011年,在吴膺永神父(中)的福佑下,姚朋老师(右二)陪同士芬师母(前排坐者)与瑛儒姊妹(左二)同日领洗入教。


▲2014年至善新春团拜祭天敬祖,姚朋老师(中)担任主祭官,恭读天主教家庭祷文。


▲姚朋老师虔敬手抄英文《圣经》以笔墨承载信仰,是一种持久的灵修操练。(韩竹平摄)




71日上午南下奔驶的高铁车上,接到瑛儒师母来电,告知姚朋老师凌晨家中安然见主。呜呼!老师百岁上寿之年,耳聪目明,身形英挺,思辨无碍,虽生老病死乃人生定律,但骤然离世,仍是万般不舍。几位有幸得以经常趋谒问候的学生,相约陪伴师母这段孤影时刻,旅美同学王纯瑾更是订了机票兼程返台,大家都想为老师尽一份心力,回报他老人家待我们情如父女般的关爱。

姚朋老师(192618日–202571日)是位新闻学学者、资深报人,曾任《台湾新生报》副社长、《中央日报》社长、《香港时报》董事长;早年即以彭歌为笔名,写小说、散文、专栏、译介文学作品,著述等身,总计85种,其中1967年译成《改变历史的书》,各大学选为参考必读;1971年《从香槟来的》获中山学术创作奖。

他曾获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文艺奖章、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及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华人世界终身成就奖等。2015年国立台湾文学馆出版《台湾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汇编》第71册《彭歌》专册,包含:生平重要照片、手稿、作品目录、年表、研究综述等资料,是研究老师文学成就最完整的工具书。同年,三民书局出版其回忆录《自强之歌》。

老师於19741979年间应聘台大图书馆学系教职,我与老师的缘分始於大三,他是班级导师,导生聚会让我们得以一睹学人风采,近距离欣赏这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谦冲君子。我修习「图书采访与选择」及「书评」两门课,老师以丰厚学验,操浑厚低沉的宛平口音,授业解惑,侃侃道来,亲切和煦,听者如沐春风。这两门课,教懂我们分别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识书与寻书,发挥图书馆员担负书与读者的桥梁职责。

2008年底,老师自美返台定居,经纯瑾同学牵线促成,老师将个人全部创作、翻译作品及部分手稿捐赠台大图书馆甫於前一年成立的《台大人文库》,在2009320日举行的赠藏仪式中,这位全方位文人作家、图书馆学教授语重心长地期勉大家:「不要抢著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文章标题headline中,而要出现在引用注脚footnote里。」足见老师书生报国、以笔写心,所固守的质朴初心。

老师於1958年在古亭耶稣圣心堂由栗金声神父施洗入教,圣名依纳爵,敬主爱人,信德坚定。2008年心脏冠状动脉绕道手术后,他说:「我自己的虔诚信仰,使我在最困难、最孤独的情况下,能够面对生死,安然度过。2009年底师生聚餐,席间我向老师提及《天主教周报》请托开设专栏,老师以教友身分欣然允诺。次年,老师陪伴士芬师母入住台北市至善老人安养护中心,从20102017年间,老师以耄耋之年宝刀不老,发挥主赐神恩,每月一篇为至善随笔专栏义务撰文,结合信仰生活与时事洞见,致力文字福传,发人深省。

家母於2011年入住至善,因此,我以至善家属身分,藉每日探望母亲之便,顺理成章充当同学们与老师的联络人,对老师及士芬师母也有了更多关怀。彭慰、纯瑾等几位同学常相约探望老师,听他说看过的书、经历的事和对时事的剖析,每回见面,他也要我们各自陈述分享经历,彷佛又回到40多年前在课堂上,任时间流淌,没有人想说下课。

在至善,大家口中的姚爷爷总是笑脸迎人,每周参加主日弥撒并担任读经服事,遇特别礼典则担纲宣报圣言。家人因受老师影响,2011年,士芬师母与经常随侍照护陪伴的瑛儒姊妹在至善小圣堂同时领洗入教,在主爱内形同家人,融乐相处,直至2019年士芬师母病逝。期间,在至善服务的圣母圣心会林艾雯修女与圣家修女会伍美代修女,只要有住民爷爷领洗,就找姚爷爷当代父,老师谦逊,皆欣然允诺,先后担任了6位长辈的代父,传为美谈。如今他已在天家与先他而去的6位代子相会了!

老师潜心善度信仰生活,多次邀约神父及教友到家中作家庭祈祷,瑛儒师母更是奉献助印《教友祈祷手册》,每次聚会虔心诵念与高唱圣歌,都感受到圣神充满、主耶稣亲临我们中间。老师家中一室书香,在室内走道端点靠墙处,有一尊圣母怀抱小耶稣态像,圣母慈颜引人静心默祷。悉心照顾老师生活起居的瑛儒师母说明,当年陪同老师在圣家堂初见此像即心生欢喜,经多方寻觅终得如愿安奉家中,时时感谢天主护佑,圣母妈妈代祷。老师生前勤恳灵修,书橱中保存著他以英文虔敬手抄《圣经》达数十册。瑛儒师母遵循老师生活习惯,开车载老师一起参加平日与主日弥撒,殷勤不辍,她的3位女儿亦在老师身教言教影响下,陆续归依为主羊。

老师一生在世局动荡环境中自立自强,晚年由绚烂趋於宁静。他曾说:「我不敢希冀能写出不朽的作品,而只期望我讲的事情和道理,以后仍会有人谛听――在我离开了这个世界以后。」值此追思缅怀之际,「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之慨不禁油然而生。愿老师在天之灵为此生心心念念的家人平安、社会和谐、国家安定及世界和平代祷。此刻,我们怀著永生的盼望,期待与老师天国再聚!